面对关税战,中国轮胎企业组合拳应对!
在美国发起“对等关税”之后,国内轮胎企业积极应对,以稳定2024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。
面对关税战,中国轮胎企业正通过“产能出海+技术升级+市场分散”组合拳化解冲击。近日赛轮轮胎、玲珑轮胎、森麒麟等多家头部轮胎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关税应对举措,通过在东南亚与北美建厂、供应链本地化等方式,部分企业已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对冲关税风险。
事实上,近年来,赛轮轮胎、森麒麟等轮胎厂商在海外市场持续拓展,并取得不俗成绩。多家机构认为,由于对美出口轮胎中中国品牌轮胎价格整体偏低,考虑全球同等加税,中国轮胎在美国性价比优势将较欧洲、日韩品牌更加凸显。本轮加征关税或重塑全球轮胎竞争格局,中国轮胎品牌份额将持续提升。
头部轮胎企业密集回应关税影响
产能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
根据美国近期实施的"对等关税"政策及中国头部轮胎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,尽管短期贸易壁垒带来挑战,但中国轮胎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、成本优势和品牌升级,未来整体业绩仍具备持续增长动力。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展开论述:
一、全球化产能布局对冲关税风险
头部企业通过"产能出海+供应链本地化"策略,有效规避贸易壁垒。玲珑轮胎已形成"7+5"全球布局,在泰国、塞尔维亚设厂,产品覆盖173个国家。森麒麟构建"中国-泰国-摩洛哥"黄金三角产能,摩洛哥工厂即将投产,FOB模式下运输成本降低30%。赛轮轮胎同步推进越南、柬埔寨、墨西哥项目,2025年海外产能占比将超60%。这种多元化布局使企业对美出口可通过第三国转口,直接规避25%的232条款关税。
二、性价比优势扩大市场份额
中国轮胎价格仅为欧美品牌的1/3-1/2,在同等关税下竞争优势更显著。数据显示,美国进口半钢胎均价:法国177美元/条、日本79美元/条,而泰国产中国品牌仅38美元/条。华泰证券测算,25%关税导致欧洲品牌终端价格上涨44美元/条,中国品牌仅9.5美元/条,价格敏感型市场将加速替代。中信证券预测,当前中国轮胎占美进口份额不足50%,新政实施后头部企业份额有望提升至60%以上。
三、技术升级驱动价值提升
企业通过研发投入突破高端市场壁垒。森麒麟已为德国大众、法国雷诺等国际车企配套,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5%。玲珑轮胎研发费用率连续3年超3%,其自愈合轮胎和石墨烯胎面技术获22项国际专利。贵州轮胎开发出全球首款64寸巨型工程胎,单价突破15万美元。这种"技术+品牌"双轮驱动,使企业平均毛利率从2019年的18.6%提升至2024年的26.3%。
四、市场分散化风险
企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显著下降。玲珑轮胎北美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32%降至2024年的18%,同期欧洲、中东份额提升至24%。森麒麟通过摩洛哥基地开拓非洲市场,2024年新兴市场增速达47%。贵州轮胎实施"一带一路"专项计划,俄乌地区销售额年增82%。这种市场结构的优化,使企业受美国政策波动影响降低57%。
五、潜在问题
需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性(如可能恢复双反关税叠加)、原材料价格波动(天然橡胶价格年波动率约28%)以及地缘政治风险(墨西哥工厂面临25%额外关税)。对越南、老挝、泰国的轮胎出口的管控。
美国对进口轮胎加征关税,将促使中国轮胎企业加快全球化产能布局,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。同时,企业也会更加注重开拓其他海外市场,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“不同海外生产基地在对冲关税风险方面各有优势和区别。”柏文喜介绍,“比如,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、橡胶等原材料丰富;墨西哥与美国有《美墨加协定》,在规避贸易壁垒上有明显优势,且地理位置靠近美国,运输成本低,能够快速响应美国市场需求;地处非洲的摩洛哥面向欧洲和美国市场都有一定的地理优势,且当地政策对外国投资较为友好。”
尽管美国对进口轮胎征收关税带来一定压力,但中国轮胎企业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开拓其他海外市场,能够有效对冲部分风险。“2024年前三季度,A股十余家轮胎上市企业中近七成实现业绩增长,海外市场营收增长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因素之一。这一趋势在2025年有望延续。”
据介绍,“虽然接下来美国市场销量可能收缩,但业绩下滑风险可控,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和产品升级,能够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;同时,全球汽车市场对轮胎的需求依然存在,新兴市场如东南亚、非洲等地区对轮胎的需求也在增加,未来中国头部轮胎企业整体业绩仍有望保持增长。”